美者美,甚不知其美

美者美,甚不知其美:【美者美,甚不知其美】庄子美学命题之一,指外表美而德行不美的人不是真正的美入。
《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入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白:‘其美者当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国:“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心,要往而不爱哉1”庄子这个美学命题有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审美的相对性。
说明美丑是相对存在的。
在一定条件下,美可以转化为丑,丑亦可以转化为美。
如美者在华自美”的条件下,就会使人“不知其美”了。
因为从整体上说,它无法使人获得内容与形式统一而形成的美感,相反,只能使人感到厌恶。
②审美的层次性。
美是分为高低不同层次的。
低层次的美感效应要让位于高层次的美感效应。
“美者”之美摺的是外形外貌之美,可以说是属于形式美范畴。
“吾不知其美”之美指德行品格之美,可以说是属于内容美范畴。
这两个层次的美在比较中当然德行美取胜于外貌美。
因为在内容美与形式美矛的情况下,形式美服从内容美才能获取整体的美感效应。
中,美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善。
美即庄子的“者自美,吾不知其美”③美善的共通性。
中国先秦美学善,美兽相遭是当时流行的观念。
所调“自美”、“自恶”、“自贤”,指的就是道德观念。
谦虚是美德,自傲是恶行,使善成为审美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同孔子的儒家美学强调的美善统一是一致的,从商形成中国古代美学伦理道德化倾向的突出特征。
④美的存在离不开欣赏者。
美只有存在于审美关系中,耶只有联系于审美者的欣赏才能显现出来。
《庄子·则阳》,“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也。
”表明美是离不开欣赏者的,只有被人所欣赏才美。
的命题有很深远的审美意义和影响,为后世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
汉代《淮南子·说山训》,“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求丑则不得丑,求不丑则有丑矣。
不求美又不求丑,则无美无丑矣,是调玄同。
”可以说是对庄子“美者国美,吾不知其美”的深入具体的阐发。
三、美的创造一之有比,以达其情。
文之作也,可无喻乎!”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中进一步说道,“《易》象墨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
…然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
”他还认为诸子百家之文,乃至佛学,无不“以象为教”,“反复审之,而知其本原出于《易》教也。
”文艺作品中的“象”与《易》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实际上却有根本的区别。
这点,章氏尚未明辨。
有:①指客观存在的万物形象。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这里的“象”,即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思是说,神思同物象接触,因此感通,即引起情思的变化,而情思的变化则孕育成艺术形象。
唐皎然《诗式·用事》,“取象日比,取义日兴。
”五代活梁荆浩《笔法记》:“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
”这些“象”,均指客观1.艺术美的创造

为您推荐

写心传神

写心传神:【写心传神】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著名的写心说。 宋陈郁《藏一话腴·论写心》:“盖写其形,必传其神:铸其神,必写其心。 ”他认为,如果不能做到“写其心”,则·“君子小人貌同心异,贵贱忠恶,奚自有别”!这就是说,不仅要..

法天

法天:【法天】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指效法自然之意。 “法天”与宜子的“贵真”合为双璧。 《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地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

以天合天

以天合天:【以天合天】庄子美学命题,指以人之天性去舍物之天性,亦即在审美过程中,以主体的自然无为方式去表现客体的自然本性,使主客体达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审美境界。 《庄子·达生》在“梓庆削木为铖”的寓官中,借梓..

意境

兴象

兴象:【兴象】魏番以后逐渐形成的美学范畴,一般是指情谈兴味与客体色象的有机统一。 在诗情作品中,凡是称之为“兴象”的,都是既包含激情,神韵深远,耐人寻味,而又特别具体可感;鲜明生动,有岩更强烈的艺术魅力。 它与侧煎于立蒙..

意象

意象:【意象】这一美学概念,渊源于《周易·系辞上》:“子吕: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的“象”,是指卦象,也泛指一切可见之征兆;“意”是指卦象所表示的某种哲理或思想..

动人入人

动人入人:【动人入人】指美感的特征。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气也;凡文不足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情也。 ”优秀的文艺作品以其富有生命力的气势,强烈的情感使人激动、感动,渗入人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