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尔的哭丧人》

    《巴雅尔的哭丧人》 :

出版于1964年。小说集包括8个具有一定关联的短篇故事,讲述巴雅尔这个小乡村中的人的故事。巴雅尔是一个非常贫穷偏远的小村子,处在剧烈动荡变化的时代之外,迷失在宗教狂热与迷信之中。一旦社会的或自然的灾难降临,就会打乱他们落后愚昧的“正常”生活。这种对“灾难降临”的恐惧成为萨埃迪这部小说集故事发展的推动力。在小说集的故事中,令人恐惧的哭丧旋律始终萦绕在村子上空,死亡的不幸如同暴雨一样降临。两个老妪用一种巫术,把所谓的圣水洒向村子,哭丧人围绕村子进行哭号,以此驱散灾难。

萨埃迪在营造这个小村子的氛围方面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超凡能力,虚构与现实相结合,成功地呈现出这个村子的孤零、不被关注和陌生感,艺术性地成功再现了一个小村子中人们的生活,并赋予这些故事深刻的社会意义。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

为您推荐

马赫穆德·都拉特阿巴迪

马赫穆德·都拉特阿巴迪 : 生于霍拉桑省萨布兹瓦尔市。童年在农村度过,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做过各种各样的杂活,比如放牧、修鞋、剃头、在工厂当学徒等。到德黑兰后先是在一家印刷厂做码字工,后在一家剧院..

高耶姆·马高姆·法罗汉尼

高耶姆·马高姆·法罗汉尼 : 出生于仕宦家族,父亲是伊朗阿塞拜疆地区总务大臣。高耶姆·马高姆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为父亲打理一些事务,并在王储阿巴斯·米尔扎的办公室担任文书工作,曾..

文学的党性

文学的党性 : 列宁于1905年11月发表《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一文,认为党的宣传出版物要服从党的管控。这成为俄苏文学批评界与文学理论界用来论证文学“党性原则”的源文本。作家同党的关系这一问题,..

艾哈迈德·里达·胡胡

伊斯玛仪尔·法希赫

伊斯玛仪尔·法希赫 : 生于德黑兰。父亲是一位小商人,但在伊斯玛仪尔·法希赫刚2岁时就去世了。在完成中学教育之后,法希赫工作了几年,然后离开德黑兰,前往美国求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之后,居住在旧金山,与..

《沙里夫江,沙里夫江》

《沙里夫江,沙里夫江》 : 出版于1965年。小说是伊朗“土地改革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以大地主阿斯兰尼与贾航苏兹上校(代表国家强权)之间的较量为主线。上校想夺走阿斯兰尼在加拉尔阿巴德的未开垦的地产,阿..

方修

方修 : 出生于中国,原籍广东潮安。1938年随母亲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与父亲团聚。1951年起担任《星洲日报》编辑,主持《星洲周刊》杂志,兼编《妇女园地》《儿童园地》《社会服务》。1956年调编《南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