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这一时期为训诂学的保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播迁流转,语言起了很大变化,古书词义艰深,不易理解,于是注释古书的风气日盛。训诂学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为一切古文献服务,内容有充实史料、阐发哲理、网罗异义、考证探源故实用典和方言俗语等。训诂方法注重校勘、音义关系、口语释古语、调研目验。隋唐时期承接魏晋南北朝注释古书的风气纂着更多,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但六朝疏不全守注,唐代疏不破注,训诂学趋于保守。魏晋六朝训诂学着作有张揖《广雅》、吕忱《字林》、顾野王《玉篇》、郭璞《尔雅注》、《方言注》、皇侃《礼记义疏》、《论语义疏》等。唐代训诂着作有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孔颖达《五经正义》、颜师古《汉书注》、《匡谬正俗》等。
魏晋至唐代训诂学(语言)
魏晋至唐代训诂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