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唐代训诂学(语言)

魏晋至唐代训诂学(语言):

训诂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这一时期为训诂学的保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播迁流转,语言起了很大变化,古书词义艰深,不易理解,于是注释古书的风气日盛。训诂学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为一切古文献服务,内容有充实史料、阐发哲理、网罗异义、考证探源故实用典和方言俗语等。训诂方法注重校勘、音义关系、口语释古语、调研目验。隋唐时期承接魏晋南北朝注释古书的风气纂着更多,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但六朝疏不全守注,唐代疏不破注,训诂学趋于保守。魏晋六朝训诂学着作有张揖《广雅》、吕忱《字林》、顾野王《玉篇》、郭璞《尔雅注》、《方言注》、皇侃《礼记义疏》、《论语义疏》等。唐代训诂着作有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孔颖达《五经正义》、颜师古《汉书注》、《匡谬正俗》等。

为您推荐

两汉训诂学(语言)

两汉训诂学(语言):训诂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是训诂学的兴盛时期。汉人遍注群经,注释范围主要是儒家经典。东汉后期,训诂范围才扩大到经书之外。如王逸注楚辞,服虔、应劭为《汉书》作音义,高诱注《吕氏春秋》、《..

音义同源说(语言)

音义同源说(语言):主张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同出一源,互相依存的训诂学说。段玉裁认为“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说导源于其师戴震“训诂音声,相为表里”。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后黄承吉..

先秦训诂学(语言)

先秦训诂学(语言):训诂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这一时期为训诂学的萌芽时期。它因思想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由语言的分化和文字的演变而引起。其功能是:(1)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如《论语·颜渊》:“政者,正..

转语说(语言)

训诂学史分期研究(语言)

训诂学史分期研究(语言):训诂学史研究内容之一。其说不一。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分期为两汉、三国晋六朝、隋唐、宋元明、清代以后。周大璞《训诂学要略》分期为:训沽的起源(春秋战国)、训诂的发展上(汉到唐)、训诂的..

许学(语言)

许学(语言):也叫“《说文》学”。以许慎《说文解字》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说文》是综合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三国魏张揖《字诂》、西晋吕忱《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玉篇》仅仅是从内容体..

右音说(语言)

右音说(语言):清代黄承吉关于形声字声符所标识的语音带有意义的一种学说。黄氏《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指出:“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其为声首,皆起源于右旁之声以制字,是为诸字所起之纲。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