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语言)

也(语言):

训诂用语。用于判定某词语具有某种意义。其基本形式是“某,某也”。多用于表示被解释词和解释词为同义或近义关系。如《周易·彖上传》:“师,众也。”《说文·人部》:“佳,善也。”有时也用来推源、破假借字、下义界、释专名等。如《说文·入部》:“内,入也。”《诗·鄘风·干旄》:“素丝祝之。”毛传:“祝,织也。”《说文·人部》:“佩,大带佩也。”《国语·周语上》:“穆王将征犬戎”。韦昭注:“穆王,周康王之孙,昭王之子,穆王满也。”

为您推荐

刻本(语言)

刻本(语言):雕版印成的图书。中国雕版印书术发明很早,唐代就有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自从雕版刊印书籍之后,依照时代不同,可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等。根据刻印地区不同,可分为浙..

重言(语言)

重言(语言):也叫“重语”、“重文”。两个相同的汉字叠用。分为两类:(1)叠词。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重叠,其意义基本上是单音词意义的叠加,但增添了新的附加意义。如“渐渐”、“岁岁”等。(2)叠字。两个形音完全相..

亦(语言)

亦(语言):训诂术语。用于以同义词释义。其形式为“甲,亦乙也”,其中“甲”是被释者,“乙”是释者。“乙”往往已出现于上文或在本句中,再用它来解释新遇到同义词或近义词。如《诗·王风·中谷有蓷》:“遇人之艰难矣。”毛传..

隐(语言)

互相明(语言)①

互相明(语言):即“互文”。如《仪礼·乡射礼》:“弟子自西文应曰:‘诺’。”注:“获者许诺,至此弟子曰诺,事同,互相明。”..

形声字正例必兼会意(语言)

形声字正例必兼会意(语言):声训条例之一。由声符可以直说字义的形声字,其形声兼有会意。所谓正例,就是由声符可以直说字义的,如“翖”为羽曲,从羽句声。“句”本有曲义,不待假借,即兼会意。至于形声字声符无义可说者,黄侃以为..

犹(语言)

犹(语言):训诂术语。其用法有五:(1)用于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如《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毛传:“革犹皮也。”(2)用引申义释本字。《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歧注:“老犹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