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葆贤

    狄葆贤 :

江苏溧阳人。出身官僚家庭,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幼随父寄旅南昌,光绪年间中举,做过知县。曾到北京游学,并结识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成为一名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拥护康、梁变法。1900年参加唐才常等人组织的自立军勤王活动,担任采购军火的工作,事败避居日本。在日期间,经常以平等阁主的笔名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作品。1904年奉康有为之命,从日本归国,在上海创办《时报》,此后长期负责《时报》的经营管理工作。《时报》创办初期,一度成为康、梁在国内宣传维新的重要喉舌。宣传君主立宪,提倡社会改良,抨击清廷的伪立宪,反对外国侵略。支持民办铁路运动,宣传反美拒约、抵制美货运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08年后,由于对康、梁参加保皇党一事不满,渐与之疏远。辛亥革命后,倾向于进步党,因袁世凯排斥异己,实行独裁,转而加以抵制。其主持《时报》工作长达17年之久,直到1921年为病魔所缠,遂将其转让给富商黄伯惠。继室汪观定去世后,对他打击很大,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行事活动多不为外人所知,去世时间不详,有1921年、1939年、1941年等不同说法。

狄葆贤多才多艺,擅诗文,能书画,也信奉佛学。除《时报》外,还创办《小说时报》《妇女时报》《佛学时报》和有正书局,在《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多首诗词。年轻时追随梁启超,鼓吹小说界革命,曾撰写《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一文。文章不仅对梁氏“小说者,实文学之最上乘也”的观点大加赞赏,还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五对标准的阐发,对小说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余少耽诗,而尤耽今人之诗”,所交皆一时名流且能诗者,故《诗话》所录,多同治、光绪诗坛名家,如黄遵宪、陈三立、王闿运、梁启超、郑孝胥、陈宝琛、袁昶、范当世等。他论诗主张“标新树异,务屏陈言”,认为诗人“非宏抱远识,必无佳构”。于当时诗坛之“诗界革命派”和“同光体”诸人兼取并包。一方面,他对以黄遵宪、康有为为代表的“新诗体”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之思持赞赏态度;另一方面,并不反对“同光体”的复古倾向,对传统文化的精髓爱慕不已。因而与梁启超所编《饮冰室诗话》重在“诗界革命派”志趣有别。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以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予之,认为“其《诗话》能‘猎其华而存其概’,‘执简以驭繁’,自范当世以下,去取确当,新旧两存。其在当时,影响颇大”。

由于1907年报馆遭受火灾,保留下来的作品无多,主要见于《平等阁笔记》《平等阁诗话》及一些报刊杂志上。其诗以反映时事者最为人关注,最有名的当属《燕京庚子厘词七首》。另外,还有悼亡之作如《杂诗十二绝》《哭黄公度》等。晚年之诗多宣扬佛学思想。他长于绝句,诗风既气韵幽逸,清绮悱恻,又深沉激楚。除诗歌之外,小说与杂记也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收录于《平等阁笔记》中。

为您推荐

高燮

高燮 : 江苏金山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南社巨子高旭之叔。早年与高旭等人创办《觉民》期刊,鼓吹革命,后在《政艺通报》《江苏》《民国日报》《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二十世纪支那》《女子世..

柳亚子

柳亚子 : 江苏吴江(今苏州)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其父祖皆以道德文章望重于乡里。少年即习诗,1902年考中秀才,认识了两位好友,即同里镇的陈去病与金松岑。这一年成为《新民丛报》的订户,视该刊与《清议报》为..

《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 : 英国阿瑟·柯南·道尔著,程小青、周瘦鹃等人翻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年5月初版,1926年11月14版。初版本凡12册,第1册由(周)瘦鹃译,第1案血书(上下2卷)。第2册由(刘)半侬译,第2案佛国宾..

《昕夕闲谈》

《毒药樽》

《毒药樽》 : 法国爱米尔·嘉波留(今译埃米尔·加博里奥)原著,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述,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译作编入三种系列,其一为《说部丛书》10集系列第7集第8编,1907年初版,1908年再版;其二为《说..

《经国美谈》

《经国美谈》 : 原载《清议报》第36~39册(1900年2月20日~1901年1月11日)。后有《清议报全编》刊本。该刊本署日本矢野文雄著,未署汉译者,题“政治小说”。汉译者为雨尘子,即周逵,湖南人,其时正在日本东京高等..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 : 法国爱克脱麦罗(今译埃克多·马洛)原著,包公毅译述。原载《教育杂志》第4卷第4号至第6卷第12号(1912年7月至1914年1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说部丛书》4集系列第2集第79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