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同末异

    本同末异 :

和 “四科八体”说密切相关,语出《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本同,即所有文体的共性或普遍原则;末异,即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即每种文体都有自身的写作规范和表现风格。曹丕没有对“本同”作出说明,他着重论述了“末异”,认为只有尊重每种文体的自身规定性才是创作的正路,而文学批评也不必“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早在先秦,人们就有了辨析文辞异同的意识,但侧重在“本同”的方面。《荀子·儒效》说:“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即儒家的几部经典是异中有同的,它们同本于圣人之道,各得道体之一端。在汉代,班固《两都赋序》云:“赋者,古诗之流也。”扬雄《法言·吾子》提倡“诗人之赋丽以则”,反对“辞人之赋丽以淫”。他们认为辞赋源于古诗,应以本制末,用古诗的“讽喻之义”规范辞赋的创作。

相比之下,曹丕“舍本逐末”,单以“丽”字属文。魏晋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体辨析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主要是着眼于“末异”方面的。曹丕之说对后来陆机、挚虞、刘勰的文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您推荐

以少总多

以少总多 : 指用凝练的语言、鲜活的意象,突破语言表达的有限性与世界万物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具体形象更具涵括性和辐射力。最早可追溯到《周易·系辞上》的“立象以尽意”,孟子的“言近而指远”“守..

《醉茶志怪》

《醉茶志怪》 : 4卷,346篇。作者李庆辰。此书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最早有光绪壬辰(1892)津门刻本。此后,上海锦章图书局易名为《绘图稀奇古怪》石印出版、上海理文轩以《绘图稀奇古怪》铅印出版。又有赵..

王钝根

王钝根 : 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自小受家庭影响,喜好文艺。16岁中秀才,略通英语,有革新思想,早年在家乡主编《自治旬报》。1911年应同乡席子佩之邀任《申报》编辑,后创办《自由谈》副刊,从此进入上海报界、..

四科八体

神理

神理 : 即决定着诗文生成的神妙之理。语出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诗文之生成如动听的音乐、有美丽图案的锦绣之生成一样,都为难以言说的..

《碎琴楼》

《碎琴楼》 : 34章。作者何诹。《碎琴楼》先连载于《东方杂志》1911年第8卷第1~9号、第11~12号。19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民国时期曾多次再版,版本甚多。1996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排印出版,列入《中..

心画心声

心画心声 : 认为语言文字是人内心的具体体现,强调作家的思想、精神、情感、志意等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此说认为文学源于人的内心。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尚书》的“诗言志”,西汉《礼记·乐记》亦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