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与论(新闻)

社会参与论:受众有权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理论。这是由美国传播学者J·A·巴伦于1967年在《对报纸的参与权利》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70年代,日本传播界对“社会参与论”展开了大规模讨论,许多传播学者纷纷著文,探讨这一理论,并在日本全国的某些传播媒介上得到初步的实践。“社会参与论”的核心观点是:公民及其团体既是讯息的接受者,又是讯息的传播者。作为受传者,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闻知权,因此,完全有理由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对事物作客观、公正的报道。作为传播者,他也享有法律保障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权利,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成为公民的讲坛,而不是统治阶级的传声筒。“社会参与论”在70年代前后的不同时期中其核心理论的重点有所不同。70年代前着眼于传播媒介在政府的保证下有权接触各种新闻来源,为受传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70年代后,则着眼于受传者有权直接参加传播活动。在传播活动中个人不是被动的传播对象,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自由发表意见。公众有权把大众传播工具当作发表意见的“社会中心讲坛”。政府应当保证这种权力的实现。“社会参与论”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不要都把读者、听众和观众当作情报消息的被动接受者,大众媒介的负责人应该鼓励他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办法是拨出更多的报纸篇幅和更多的广播时间,供公众或有组织的社会集团的个别成员发表意见和看法。”

为您推荐

社会雷达(新闻)

社会雷达: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一种概括。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就象雷达一样帮助人们对周围复杂的情况和环境进行监视。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每天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

损益期望值(新闻)

损益期望值:判断决策方案优劣的主要数值。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事件并发表评论时,要考虑社会效果,必然推出各种方案。损益值是各方案在极端状态下的收益或损失值;而损益期望值,则是一方案在极端状态下的损益值与在一..

麦克卢汉学说(新闻)

麦克卢汉学说: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关于传播媒介研究的理论及其观点。麦克卢汉对传播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分类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和概念,主要代表作是《媒介通论:人体延伸》、《媒介即信息》等。曾在西方传..

传播潜力(新闻)

传播研究法(新闻)

传播研究法:传播学者在研究传播现象时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不同学派的学者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式。从行为科学方法而言,有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政治学方法、文化学方法。当代的传播学研究中又采用了系统论..

有限效果论(新闻)

有限效果论:称“最低效果法则”,传播效果研究理论之一。这个理论是在拉扎斯菲尔德、卡茨、克拉珀夫妇等人的多项传播效果的实践研究之后形成的,是对“媒介万能论”(“魔弹论”)的一个否定(参见“魔弹论”条)。拉扎斯菲..

文化规范论(新闻)

文化规范论:关于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它所形成的文化规范能间接地影响人们行为的理论,用美国学者梅尔文·德弗勒提出。“文化规范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有选择地传递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