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赋诗言志的形式

[诗经]赋诗言志的形式:

所谓赋诗言志,本有二义,一为自作,如《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一为敷陈古诗以喻明己意。所言春秋赋诗主要指后者。胡朴安《诗经学》释曰:“赋诗者,诸侯卿大夫交接,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春秋时之赋诗是也。”赋诗的敷陈方式多种多样:可歌,可诵。

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孙蒯入使。公饮之酒,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师曹欲歌之以怨文子以报公。公使歌之,遂诵之。”也可言语引诗。

如《国语·鲁语下》载晋叔向称鲁叔孙言语引诗为“赋《匏有苦叶》”。不过,我们所说春秋赋诗的敷陈方式主要是唱。公卿大夫从《诗》中挑选一首与己意相合的诗叫乐工演唱,借以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春秋赋诗所赋之诗章节,内容的长短也多种多样:可以赋全篇,也可赋某一章,如:《左传》定公四年,吴入侵楚,楚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感动,“赋《秦风·无衣》”;表示愿出兵救患。

前引《左传》襄公十四年:卫献公便是“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所取赋诗之意也多种多样:赋全篇可取全篇之意,也可取首章或某一章,某一句之意。如《左传》襄公四年:晋侯享鲁大夫穆叔,“歌《鹿鸣》之三,”便是取三诗全篇“嘉寡君”、“劳使臣”、“教使臣”之意。而更多的赋诗则是取某一章或一句,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出亡到秦国,秦穆公享之,“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重耳赋《河水》,据考可能是《小雅·沔水》,只取首章首二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杜预注:“义取河水朝宗于海,海喻秦”,表示晋人归向秦国之意。穆公赋《小雅·六月》,也只取首章“六月栖栖,戎车既饬”、“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之意。

杜预注:“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喻公子还晋,必能匡王国。”又说:“古者礼会,因古诗以见意,故言赋诗断章也。其全称《诗》篇者,多取首章之义。

”若不取首章之义,常明确点出赋第几章。赋一章者,可取一章之义,也可取其中一句或一字之意。如《左传》襄公二十年,鲁大夫季武子到宋国,回报当年宋大夫向戎的聘问,回国后,鲁襄公设享礼招待他,他“赋《鱼丽》之卒章”,杜预注:“卒章曰:‘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喻聘宋得其时。”虽赋一章,但只取一“时”字之意。春秋赋诗可顾及诗本义,也可不考虑诗本义。

如《左传》襄公四年:“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晋侯只是借古诗表示对穆叔的热烈欢迎,没有考虑诗本义;而来自礼乐之邦的鲁国大夫却考虑到诗本义,因“《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故“不拜”,不敢承受。

为您推荐

民族形式问题论争

民族形式问题论争 :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中心是探索新文学如何与本民族的特点、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大众化讨论的继续与发展。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题为《论新..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 : 通常指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它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从而否定内容的意义,割裂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

剪辑形式

剪辑形式 : 指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镜头组合形式。在电视节目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对镜头组合形式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主要视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造内容的需要而定。 从镜头组合形式的表现功能上来..

广告的视觉形式要素

新闻照片内部形式的审美标准

新闻照片内部形式的审美标准 : 新闻摄影以内部形式为主的审美原则的确定,就要求我们从凝固在瞬间之中的内部形式的具体形态出发,进一步探讨这些形态的美学标准,作为采摄实践与评选过程中具体的内在..

新闻照片外部形式的审美标准

新闻照片外部形式的审美标准 : 作为新闻照片外部形式的构图,即线条与色调的组合方式,不能照搬绘画的构图法则,也不能完全按照一般摄影艺术的构图规范; 那么,符合新闻摄影自身特点的构图原则是什么?..

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

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 : 新闻照片的形式,就是其内容存在的方式。形式首先有个内外之分。新闻照片的主题与题材从大量生活素材中选择与提炼出来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将作为题材因素的某一具体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