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性 :
体指文学作品的风格,性指作者的情性。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云:“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8种文学风格与情性之间的关系密切,作者内在的情性能够影响作品的风格。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说明作家的气质个性与作品风格是统一的,刘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将文学风格分为8种:“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同时指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作者先天的才、气和后天的学、习4个方面受情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文章的风格,此即因内符外说,即《文心雕龙·体性》所云“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隐和内指作者内在的气质性格,显和外指外在表现的文辞。文学创作是一种由内至外的活动,体是性的外在显现。
此外,刘勰还指出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与作家情性的差异性相关:“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才性异区,文辞繁诡。辞为肤根,志实骨髓。”(《文心雕龙·体性》)唐皎然《诗式》认为“辨体有十九字”,概括了诗的各种风格,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也列举了24种风格。体除了作家创作风格,也可以指各种流派风格。严羽《沧浪诗话》专有诗体一篇来说明各种流派风格。
“体性”一词主要在《文心雕龙》的篇名中说明风格与性情之间的联系,但后世文艺理论中很少再使用体性,更多的是使用文体、体裁、才性等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