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经

    宗经 :

《文心雕龙》篇名,指出写作须向经典著作学习。与《原道》篇、《征圣》篇、《正纬篇和《辨骚篇统称为“文之枢纽”。

宗经的思想最早由荀子提出,《劝学》一方面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性,“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另一方面肯定了经典的价值,“《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效儒》云:“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扬雄《法言·寡见》亦云:“惟五经为辨。”《法言·问神》又云:“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都表明了学习经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勰的宗经思想是在继承前人观点上的发展。《文心雕龙·宗经》篇认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主要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其“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技巧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文章写作只能宗经,否则就会“流弊不还”。即“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文心雕龙·宗经》)。通过宗经,文章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

宗经的思想至此以后一直处于文学理论的正统地位,只是所宗之经不再局限于五经。唐代古文运动,主张继承先秦两汉的文章;明代复古运动,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虽然没有直接强调宗经,但是对于六经仍然十分推崇。

宗经的文学观点,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居于正统地位。魏晋六朝时期,道佛思想曾予严重干扰,到了唐代,韩愈等人使六经之学绝而复兴,但韩愈等人又不限于宗经,他们尊崇的还包括先秦两汉的古文。后来的复古派,也多主张“文必秦汉”,不再强调必须宗经,但对六经还是推崇的。如明代屠隆《文论》说:“世人谭六经者,率谓六经写圣人之心,圣人所称道术,醇粹洁白,晓告天下,万世灿然,如揭日月而行,是以天下万世贵之也。”

为您推荐

体性

体性 : 体指文学作品的风格,性指作者的情性。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云:“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8种文学风格与情性之间的关系密切,作者内在的情性..

情志

情志 : 古人对于诗歌功能和内容的理论概括,指感情志趣。最初“情志”两字分开使用。《尚书·虞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志指志向和抱负。《礼记·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

绮靡

绮靡 : 原指精妙之言,后指文辞华丽浮艳,风格浮艳柔弱。西晋陆机《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直接使用“绮靡”一词评论诗歌。李善注:“绮靡,精妙之言”,这一注解说明了陆机认为诗相对于其他文体..

奇贞华实说

风雅

风雅 : 最早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引申为诗文之事。后指内容的无邪雅正,也指艺术表达上的温婉典雅,属于教化规范的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雅分别是风和大雅、小雅,是《诗经》中的诗歌体裁。风指..

自然英旨

自然英旨 : 指在诗歌创作中要不假雕饰地呈现自然万物之美和人的真情实感,以使诗歌具有美妙的内容和意境。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分析了古代文人使用典故的流弊后,指出:“但自然英旨,罕直其人。”反对借..

风神

风神 : 最早来源于魏晋人物品鉴,《世说新语》中曾多次使用,如《赏誉》中“天锡见其(王弥)风神清令,言话如流”,《德行》注引《文字志》“此儿(谢安)风神秀彻”,《任诞》注引《中兴书》“(郗恹)风神魁梧”,《赏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