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 :
一首女子责骂男子失约的诗。创作时间难以确定,大约最早为溱洧之地的情歌,后被收入《郑风》,只能据郑玄《诗谱》系之于周桓王(前719~前697)、周庄王(前696~前682)之交。
全诗两章,每章五句。其中只易两字(“溱”“人”,“洧”“士”),其他全同。两章前四句都在以女子的口吻,说你要是想我,就会涉水来见我,但你不想我,难道我没有其他的追求者吗?最后一句都充满嘲讽地说男子是个傻子。全诗都是女子的骂辞,诗句简洁干脆,充满气势,颇能反映女子大胆泼辣的性格。
《褰裳》 :
一首女子责骂男子失约的诗。创作时间难以确定,大约最早为溱洧之地的情歌,后被收入《郑风》,只能据郑玄《诗谱》系之于周桓王(前719~前697)、周庄王(前696~前682)之交。
全诗两章,每章五句。其中只易两字(“溱”“人”,“洧”“士”),其他全同。两章前四句都在以女子的口吻,说你要是想我,就会涉水来见我,但你不想我,难道我没有其他的追求者吗?最后一句都充满嘲讽地说男子是个傻子。全诗都是女子的骂辞,诗句简洁干脆,充满气势,颇能反映女子大胆泼辣的性格。
《羔裘》 : 一首赞美某位男子的诗。据《诗经分期断代校证》分析,郑庄公(前743~前701)当周平王之世,故暂系于周平王(前770~前720)时期。关于这位男子所指何人,说法不同。朱熹《诗集传》云:“盖美其大夫之词,然不..
亡国之音 : 原意是认为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紧密相连,国家破亡时的音乐哀伤而感怀,是人民困苦窘迫的表现。语出《乐记·乐本》:“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
发乎情,止乎礼义 : 对《诗经》中变风变雅作品的进一步说明。语出《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发乎情,即诗歌来自于人们与生俱来的天然情性;止乎礼义,即诗歌..
吟咏情性 : 这一主张认为诗歌是用来传达抒写人的情性的。与诗言志和诗缘情说有着紧密联系。先秦时“情性”一词已出现在诸子的著作中。如荀子说:“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